智能通知存款再度“暂停”有何玄机?业内:利用漏洞高息挖角对公存款是根本,存恶意竞争嫌疑 视焦点讯

2023-05-15 19:28:03 来源:金融界

在平安银行、东营银行等机构5月12日宣布暂停智能通知存款之后,各大、中型银行在持续跟进。5月15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工农中建四大行的智能通知存款均已调整,改为传统的通知存款模式。

其中,工商银行App显示,该行在存款专区下线了“智能通知存款”板块,同时在定期存款板块上线了“通知存款”栏目。该栏目列表显示,目前该行1天期、7天期通知存款年化最高利率分别为1.45%、0.90%,较央行基准利率均加点0.1个百分点。在调整前,该行上述两个期限存款年化最高利率分别为1.75%、1.20%,相当于此次上限下调了0.3个百分点。

5月15日,曾在工行广东省分行任职风险主管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传统通知存款需要客户通知银行为准,利息是支取时候计算和提取。但是,近年来有银行淡化客户通知要求,主动降低业务门槛,为揽客户愿意付出高额利息,严格来说是属于违规。2018年之后出现智能通知存款则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之前中小银行尤其民营银行用的比较多,为了揽客揽存,这种业务不告不理,一查就会收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此前在5月10日,银行机构陆续接到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关于调整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自律上限的通知,对通知和协定存款进行调整,包括利率和品种。相关要求自5月15日起生效。

5月15日,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银行近期的举动主要是为应对近年来净息差压力,部分银行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主动管理负债;本次调降利率,是在此前调降存款利率基础上,进一步对部分产品利率进行合理调整。

存款市场规范在路上

5月15日,某城商行广州分行负责人表示,智能通知存款也是本次调整的内容之一。智能通知存款本身是活期性质,但是有些机构用了靠档计息方式,变相提高了银行资金成本。此前在监管的检查当中,还发现部分银行利用这一“漏洞”提高付息成本来吸引对公客户的存款。这在业内被视为恶性竞争的举动。

该人士认为,一季度开门红不仅贷款竞争激烈,中小银行在存款方面也是面临流失压力。一般来说,股份行、城商行中存款流动性比大行和农商行要大,难免会用多种方式去“挖存款”,因此成本也高。

为了进一步规范存款市场,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在相关指标中引入了存款定价惩罚措施。

周茂华此前表示,如果存款利率继续调降,预计后续大型银行会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先行调整存款利率,随后是负债能力相对弱一些的中小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等情况进行阶梯式调降,这样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持市场有序运行。

实际上,智能存款监管规范已经反复数次。

财联社记者查阅之前的政策发现,2019年5月初监管部门召开会议,要求对利率和存款金额挂钩的创新存款产品进行清理和整顿,当时主要针对民营银行智能存款产品,后已经陆续下架或售罄。

据媒体报道,部分银行是最近才重新开通智能通知存款业务,如邮储银行于今年2月上线“邮智存”智能通知存款

在此次宣布暂停前,4月19日,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微信公众号还曾发布推文官宣平安银行1天智能通知存款上线。该产品自动续存,支持实时赎回,近期,平安银行1天智能通知存款上线,存满1天,年利率最高1.3%。

银行息差受压不减

在去年以来的贷款利率快速调降过程中,存款利率下调慢于贷款利率下降。

据了解,2022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在自律机制指导国有大行去年9月下调存款利率之后,中小银行存款不稳定,在降低存款利率上有顾虑,今年一季度开门红之后中小银行才陆续跟进下调了存款利率。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回落至1.91%。

上述工行风控人士,但是,银行的确需要保持一定的息差水平,不仅是从经营利润的角度,更重要是要对信贷风险覆盖和减值准备。

保持金融系统息差也是政策方向之一。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4月20日举行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曾明确,“通过自律机制协调,由大型银行根据市场条件变化率先调整存款利率,中小银行根据自身情况跟进和补充调整,保持与大型银行的存款利率差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银行负债稳定性,保持合理息差”。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在研报中指出,估计协定存款等规模20-30万亿,占总存款比例10%左右,估算新规将降低银行总存款付息率2个基点左右。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峰则认为,目前上市银行协定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在13%左右,重新规定协定利率上限后,预计行业资金成本可以缓释3-4bp左右,利润增速提升3个百分点。

本文源自财联社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