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柄村乡贤诗作巴黎收藏

2023-07-09 20:06:06 来源:鹭客社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资料图】

今日,静心读何丙仲兄《一灯精舍随笔》。

《随笔》中“稽古篇”有一文名“西来孔子”。“西来孔子”指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来华传教在福建布道时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字思及)。

艾儒略与福建结缘,与叶向高有关。 明天启四年(1624年),身居相位的福建福唐(福清)人 叶向高致仕欲归乡,在杭州遇 艾儒略,交谈之后大为折服,盛情邀请 艾儒略南下福建传教。 在叶向高的引荐下, 艾儒略得予结识当时为数众多的闽地文化名士。我们知道,与利玛窦一样, 艾儒略是一位学识极其渊博的知识分子。 艾儒略与晚明 闽地文化名士的交流,可说是 一次意义重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艾儒略的思想,无疑给这些自视甚高的闽地文化名士打开了一道开眼看世界的窗。我不知道 艾儒略如何评价这些 闽地文化名士,我只是知道, 这些 闽地文化名士纷纷赠诗 艾儒略,以示对其的敬重。

据何丙仲兄统计,福建共有“71位闽中、闽南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赠 艾儒略诗作,其中张瑞图、何乔远等19位为泉州籍,曾楚卿等17位为莆田藉,周之夔等10位为三山(福州)籍,叶向高等8位为福唐籍,其余者为永春籍3位,漳州和同安籍各2位,籍贯不清楚者10位“。71位名士赠与 艾儒略 的84首诗作被收录进《崇正集-闽中诸公赠诗》一书。现此书收藏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叶向高在赠诗中称赞 艾 儒略,” 言慕中华风,深契吾儒理。著书多格言,结交多名士 “。这”名士“显然指的主要就是这71位赠诗的”闽中诸公“。其 中,与厦门有关的有两位, 池显方与黄文炤。池显方,出身名门,其父是明代闽南名宦池浴德。 黄文炤,又名黄文照,字丽甫,号季弢,理学名家,明代闽学重要传人,活了96岁,终生不仕,被称为\"黄布衣\" 。

黄文炤写给 艾 儒略的赠诗如下:

绝徼(边塞之地)梯航来献琛,袖珍一箧胜球琳(美玉)。八行译出全倾橐(尽力),六籍参同(共同参加)总盍簪。沧海无波风最远,西方有圣信而今(今天)。吾徒(我辈)休夸亚尼玛( 拉丁文anima 的译音,就是灵魂、灵性的意思) ,䆳古(远古)虞廷(指圣朝)这道心。

意译为:

(他从)边塞之地千里跋涉前来进珍献宝,(即使只是)区区一小箱也胜过无数绝佳美玉。(他)认真翻译 “八行” 毫无偷懒之心,共同探讨“ 六经”经常 参加士人聚会。如果海上没有大浪,风总是可以(把船)送得很远很远,(早就听说)西方有圣人今天我终于遇到了。我辈不要老是只懂夸耀 亚尼玛 学说,这其实也是我国远古圣朝的道心思想。

黄文炤著作 较多,如《道南一脉诸儒列传》(简称《道南一脉》)、《两孝经》、《仁诠》、《理学经纬》、《太极图》等。 《道南一脉诸儒列传》是何乔远作的序。“道南一脉”有出处。北宋时,福建将乐人杨时(号龟山)到河南跟程颢学习理学,杨时学毕归乡时, 程颢亲自送杨时出门并感慨地说,“吾道南矣”。故闽学又称“道南学派”,“道南一脉”。现 《道南一脉诸儒列传》在大陆已佚失,幸运的是其影钞本被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域外汉籍珍本文库》所收藏。

黄文炤是 翔安新圩金柄村人, 其曾为金柄村撰写了重建庙宇的《重兴祠堂记》、防治水患的《石帮记》、保护山林的《祖林垂示》、《大仑山护林碑》等碑文。兄长 黄文炳官至陕西参政。 据一些学者研究,黄文炤并非与仕途完全无缘,曾经有三次获得大伽引荐,前两次因种种原因不了了之,第三次终于成功,隆武帝授予黄文炤正九品的国子监学正, 已经 90岁的 黄文炤却坚辞,最终保住了“黄布衣”的历史定位。 我们知道晚明文士结社成风,无论在朝在野,喜欢斗阵同行。 黄文炤虽名之布衣,无意仕途,却生性放达,交游甚广。青年时期,曾与友人组织“紫云社”。壮年四处游历,足迹遍及闽浙名胜之地,还曾 拜 谒王阳明。 艾儒略随 叶向高入闽时,黄文炤也兴致冲冲地赴福唐参与叶向高组织的“国际文化交流会”。隐居清源山时南台院时,黄文炤定期参加挚友何乔远创办的耻躬社并一起传学讲道。晚 年时黄文炤在泉州笋江“在兹堂”讲学。后又成立“笋堤社”。 “笋 堤社”办得极成功,竟成为 泉郡著名书院,据称,“笋堤社”学生有两人考上解元,有十人考上进士。 如此说来,黄文炤远比想象中的要富有激情,富有能力,富有志气。他其实是位极为成功的教育家,这跟民国时期的一些当红大文豪不喜从政纷纷栖身大学当教授的作派极为相似。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标签:

推荐阅读>